栏目列表
芙蓉初中开展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
发布时间:2014-10-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项学军

芙蓉初中开展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

9月以来,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安排,深入开展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以读书、评选活动为载体,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和深入切实的查摆整改,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师德观念、规范了教师执教行为,为推进教师师德水平、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和"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巩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现将我们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深入动员,广泛宣传,迅速营造师德建设月活动浓厚氛围

  在接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后,我校立即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迅速召开了学校师德建设月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动员会上,项学军副校长首先宣读了《芙蓉初中第七个师德建设月活动方案》,紧紧围绕我校工作实际,对活动的目标、步骤、要求等,做了周密安排和部署。紧接着,张国民校长强调:要求全体教师在活动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让自己每天都充满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学校的发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最后,全校教师现场签订了《芙蓉初中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校工会在学术报告厅大门上方悬挂出“争做教育教学先锋,勇当师德师风模范”的横幅,并不定期地利用校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教室黑板报等宣传平台播出师德建设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狠抓学习,提高认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理念与时俱进发展

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孙国华等模范教师的事迹,促使教师师德观念进一步提高。校工会还会同教导处开展了“赠书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理念。

三、开展活动,充实载体,为每位教师搭建参与师德建设月活动的平台

在活动开展中,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为每位教师搭建参与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平台,提高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主要工作如下:

1广泛征求意见。   我们采取设置意见箱、发放《芙蓉初中师德师风建设家长问卷调查表》、《芙蓉初中师德师风建设学生问卷调查表》、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全体教职工及群众对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教师意见。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切实找准学校和每位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校风、师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问题,涉及学生家长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学校和教师都能其清醒地认识到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与要求。

2、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在师德建设月活动开展中,我校始终把班主任队伍的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为了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师德素养,加强班主任工作的交流,开学第一周,学校隆重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会上政教处高留云主任首先围绕"优秀班主任应该做到哪几点"对班主任工作提出要求,要求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五个三""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三情"热情、友情、才情;"三会"会微笑、会赞美、会沟通;"三有"有自信、有勇气,有创新;"三力"有亲和力、号召力、个人魅力。各班主任在会议上相继发言,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王晓峰副校长在最后讲话中,要求各班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都要有个性化的班名、班训、班级口号、班级誓词。本次会议,对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动员和鼓劲的作用。

3、开展“赠书读书”活动。 9月份以来,学校先后为52位教职工送出了《寻找教育的幸福》、《尽心尽力尽责》、《幸福教育的样子》等经典书籍,引导教师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评一评”的形式,并借助校园QQ教师群的平台,或阐述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看法,或表达自己对教育的执着,或讲述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所承载的爱……此举促进了全校教师师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4、认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  学校制定了“师德标兵”评选办法和具体标准,在教师中开展公开、公正的民主评选,真正把师德高尚、敬业奉献的教师推举出来,并将他们事迹材料制成展板,放在校园橱窗中展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总共推选了刘晓宇、时月清等6名师德标兵,他们都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任劳任怨,教学成绩优秀,班级管理成效卓著,为全体教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做到锲而不舍,务求实效,相信我们芙蓉初级中学的明天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政教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