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的讲话话题为《知道不如做到》,在此,我先讲一个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东北,那儿有一家国营大企业,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被日本的一家公司收购。厂里的员工都期待着日本公司能带来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但出人意料的是,日方只派了几个人过来,把财务、管理、技术几个要害部门的高管人员换成了日本人,其他的都没有进行变动,规章制度没变、人员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只强调一点,就是把以前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发现,一个单位如果只是制定措施让人知道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再好的措施、再好的原则、再好的制度、再高的智慧,也只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资料,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做到”。
2007年12月,我们学校教代会通过了《教职工工作纪律要求》、《教职工请假制度》、《教职工月考核奖惩制度》及《年终将考核发放办法》四项规章制度,对此,有的教师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教师知道就行了,至于如何遵守执行却从没有考虑过,我想这种思想要不得,学校制定每一项规章制度,目的不在于让大家知道,而在于通过大家的执行也就是“做”来达到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所以,这个“做”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学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每年都请一些优秀学生向大家介绍学习经念,其实关于怎么学习,大家都知道得差不多,因此每当大家在听优秀的同学介绍学习经验时,总是会有人在下面感叹“不过如此,所谓的经验我都早知道了”。那么为什么人家能取得好成绩,而你就不能呢?其实真正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做到了你所知道的。对于学习,根本就没有特别的灵丹妙药可以让每个人都取得好成绩,取得成功之路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做到”了。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这个问题上有着里程碑式的建树。他姓名本身的变化,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故事。
他姓“陶”,叫“陶知行”。所谓“知行”,即万事一定“知道”在前,而后才有“行动”,因此这两者的关系应是“知”在前,而“行”在后。但他后来发现,“知道”是容易的,最难、最重要、最关键的应是“行”,而世人最容易忽视的也是“行”。于是,为了提醒世人、警示世人,他干脆将“行”置于“知”之前,把自己的姓名由“陶知行”改为“陶行知”,意在表示“行”重于“知”,“行”胜于“知”。对于人的成功而言,“行动”比“知道”更为关键。
从“知道”变为“做到”,这是一道坎,成功与失败、快乐与痛苦,往往就在这里分出了叉路。那么如何从“知道”变为“做到”? 惟一的路,就是把"知道"的变为习惯,舍此别无他途。习惯就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当你把知道的都转化为自己的习惯时,你不就已经做到了吗?习惯是纲,抓住它,你的人生就能纲举目张。
因此,让我们从知道走向做到,抓住习惯这个纲吧,它会使你所有的良好素质落到实处,它会使你所有的方面逐步改观,它会使你眼前逐步展现一个本属于你的无比神奇的新大陆!
最后我用一句改动过的歌词与老师同学们共勉:“知道不如做到,要做就做得更好!”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zl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