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悠悠千年文化,文明史如黄河般曲折咆哮东流到海,又如长江般滚滚白浪前仆后继源远流长。时间是衡量民族的尺码,是精神永留的见证,不用多说,时间是最权威的发言人。
何为民族精神?又如何代代传呢?对于前者,我个人看来,是自从这个民族开始,拥有民族性的特有的、优秀的、值得学习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大家的认可,大家的学习,才能逐渐形成。对于后者,则是前者的继承,这需要每一代人的学习并流传,两者结合才能做到民族精神的强大和源远流长。
当今社会,青少年道德流失现象让人堪忧。这种现象的蔓延不仅是青少年的问题,作为家长也应当负起一定的责任。解决问题要治标兼治本,先从家长抓起,不要溺爱孩子,让他们懂得孩子是他们的希望,是祖国的希望,更是民族的希望,这个担子之重需要每个孩子具备强健的体魄,过硬的本领和心理素质,更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最基本的21世纪青少年具备的品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采取正确的手段,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不至于我们的民族精神流失。
纵观沧海,前辈的事迹值得借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夫差,其毅力令人可敬;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风风雨雨几十个春秋,终成其愿,其矢志不渝令人可佩;张国政在乒乓比赛中,在多次赛点时有落后很多分的情况下,咬紧牙关,与自己、与对手、与球在争夺每一分,其拼搏之顽强令人可畏……
前辈们为我们树立了形象,现在,就看我们怎么做了。让我们迎着旭日,迎着春风,迎着民族,将精神牢牢握在手中,让这不熄的圣火在我们心中传递,直到永远……
(指导老师 刘晓东)
把勤劳背负在肩
武进芙蓉中学 朱镱菲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绵延几千年,经济和文化都曾有过相当发达与辉煌的时期,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同缔造了人类的文明,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其深远、广博、完善、精粹都达到了无与伦比程度,其生命力更是植根于十几亿人的心灵深处。
我国历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热爱祖国、关心国事、忧患苍生、勤劳奉献、艰苦朴素等不仅造就了中国人民的脊梁,同时,如缺诚信、个人主义、少创新等陋习也在潜移默化地熏染着社会和人们。所以,我国经济和文化的欠发达与我国民族精神的流失有着很大关联。
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创新中国的时候,始终操守着勤劳奋斗和伟大民族精神,这才使我国在世界的东方日益崭露头角。而今,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不朽精神。那雄伟奇丽的万里长城会告诉你,那滔滔不绝的红旗渠会告诉你,那五十年的艰苦历程会告诉你,勤劳朴实是中华民族的秉性。
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努力、积累、创造、奋斗才会有希望。如果大家都不创造财富,都不积累财富,财富从何而来?这个国家如何强大,如何能抵挡得住外来的侵略,过去老是被“小日本”欺负,就在于我们的人民不够勤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每个人都能艰苦奋斗,不断积累财富,那么我国早就是一个雄踞世界的强国了。“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创造财富之后,不能将它用于奢侈性的消费,或不懂节制,坐吃山空。
勤劳勇于奋斗不是指一味地苦干,而不讲求效率、方法。我国劳动史上有“愚公移山”这样一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以它作为精神支柱,我们应该勇于学习和发扬那“愚公移山”的矢志不渝的精神;以它作为前车之鉴,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再演绎一出低效率的“移山壮举”。中国人民缺少的就是一种创新精神,凡干一件大事,总要拿出一大套规矩,场面倒是隆重、体面,可办出来的事却不尽如人意。所以讲求效率,科学创新地勤劳致富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营造一种人人对勤劳充满尊敬的良好气氛。“只要人勤劳,就不会没饭吃”。永远为“实现自我,奉献社会”而努力,勤劳的人可以致富,艰苦奋斗的国家永远兴盛。
(指导老师 高留云)
时代呼唤诚信
武进芙蓉中学 梁丽萍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更拥有着五千年来不朽的民族精神。从古到今,中华美德就广为人知,被世人所传颂,连国外人士也很敬重。助人为乐,顽强拼搏,勤劳朴实,宽洪大量等民族精神在我国的体现,屡见不鲜。
(责任编辑:adzl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