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区级课题《农村初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行动研究》设计报告
发布时间:2008-11-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项学军

农村初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行动研究

(课题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项学军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常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携儿带女涌入常州城乡各地。他们为常州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推动了常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外来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一方面,由于外来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为了生计他们忙于奔波,艰难地生活着,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民工子女中存在较大比率的学习行为偏差现象;而教材上的差异和语言上的障碍,又容易导致外来工子女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因成绩、行为较差,使其他同学尤其是本地学生对他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嘲笑讽刺,所有这些,都可能使孩子产生自卑感,不敢与本地学生交往,不能融入班集体;而有些教师也缺乏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对学习行为偏差的外地学生缺乏足够的热心和耐心,教育方法简单甚至粗暴,这种师生关系又极易使这些外地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等情绪。

在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号角声中,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均衡性和不公平性等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外来民工子女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像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城市的边缘,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曾有专家说过:“不被社会善待和接纳的孩子,长大后同样不会善待自己所在的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因此,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处常州市东面的芙蓉,与无锡、江阴接壤,私营企业众多,素有“电动车之乡”、“电机之乡”的美称。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民工流动日益频繁,3.5万人口的芙蓉,外地民工就占了1.5万。安排民工子女进入本地学校接受同等教育已是形势所需。芙蓉初级中学目前有780余名学生,其中有200多名是外地民工子女,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而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但是这部分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广而杂,且文化背景、学习行为、道德习惯、语言习惯等各不相同,造成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我校积极开展了对这些学生的了解、引导工作,从2005年开始相继进行了武进区级课题《农村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后进生学习跟踪管理卡”的实施。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已初有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外地民工子女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道德、心理问题皆是由学习问题引起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外地民工子女的学习状况,缩小他们与本地学生的差距,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我们想以《农村初中促进学生均衡性发展的行动研究》为契机和突破口,分析外地学生的学习行为偏差现象,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各学科教学的调整改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1、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并不是指全面发展或平均发展。曾有人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我们提倡的均衡性发展包含着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说,均衡发展的最终追求就是把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到最佳状态。

2、学习行为

当今教育改革一个最为显著的成果就是把个人教育与人的终身发展相联系,把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相联系,提出了“学会生存”的终身教育思想与“学会关心”的创业教育思想等。从这个背景出发,素质教育必须具有与之相应的学习行为。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我们研究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优化学生学习行为,引导学生矫正学习行为的各种偏差,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学习行为?我们认为,学生学习行为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它应包括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上进心、意志力等;学习能力包括书写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均衡发展,实行公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使全体学生都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环境,都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都有成功的喜悦。

3、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德育方法、教学方法也发生变化,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增强。

(三)准确把握几个认识问题

1、正确认识均衡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现代社会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对人才的需求也更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均衡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统一的。发展个性要求确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展个性才能,这恰恰是为了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去全面提高其基本素质,它教育引导学生在突破某种均衡发展中,去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发展个性必将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

2、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各自的发展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外地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的差异性更为明显。要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我们就必须遵循个别差异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研究内容

1、教师确立公平意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一个孩子的成功得益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学校教育应当真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负责。通过理论学习、培训讲座等形式,让每一位教师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受教育者,我们所有教育的基础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地热爱每一个生命,以尊重与爱去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命基石。

2、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

1)研究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

学生群体随着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其个性差异都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后天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分层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明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意志品质、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对教育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设计不同的问题,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各自适宜的发展。

2)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面向全体与分层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因人而异。教学方法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意志品质、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的同时,还应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让学生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其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也要区别对待。例如对后进学生更多地给他们一份真诚和关爱,对中等生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对优等生则要多一份严谨和期望。

3课外学习活动的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策略研究。

“分层要求”就是对各类学生在教学要求的深浅度、作业难易度、作业批改方式、课堂提问等诸多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学习行为辅导、生活习惯辅导、优等生心理辅导等。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4、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功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均衡发展的机会。

5、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包括考试评价亦是如此);更要注意将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要相结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及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等进行调查,为课题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提高。

4、个案研究法

每班选择5——6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以期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课题组成员实施招标,签订招标协议书。

2、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加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3、成员间加强交流协作,争创校级学习型课题组。

4、制订奖惩制度,加以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

5、学校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

 

六、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89-11月):通过招标形式,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设计报告。

2、申报课题阶段(200812月):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3、课题实施阶段(20092月至20116月):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根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实施;边实施边小结,边小结边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并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认真做好台帐的记录和资料的积累工作。

4、结题阶段(20117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结题。

七、研究组织

序号

姓名

具体分工

备注

1

张国民

指导、协调本课题研究

课题组组长

2

项学军

指导、协调本课题研究

具体负责课题的申报、实施情况

课题组组长

3

童载民

指导、协调本课题研究

课题组副组长

4

高留云

负责课题台帐的记录与资料的积累等工作

课题组副组长

5

孔叶萍

调查研究外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6

张春燕

调查研究外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7

梁红芳

调查研究外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8

丁嫦于

调查研究外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9

刘淑瑾

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分层设计的研究

 

10

朱伟南

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分层设计的研究

 

11

任经宇

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分层设计的研究

 

12

陆晓芳

课外学习活动的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研究

 

13

赵静霞

课外学习活动的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研究

 

14

时月清

课外学习活动的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研究

 

15

刘永良

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16

仇亚文

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17

 

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18

朱国梅

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19

单曙东

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20

周华员

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21

 

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22

刘凌英

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23

堵亚娟

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24

陈广练

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