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芙蓉中学分组实验教学情况登记表
日 期
|
实验班级
|
实验内容
|
分组情况
|
实验效果
|
任课教师
|
签字
|
||
年
|
月
|
日
|
实验教师
|
|||||
2011
|
2
|
17
|
八(4)、(5)
|
酿制酒酿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
|
|
2011
|
2
|
18
|
八(1)、(2)、(3)
|
酿制酒酿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2
|
17
|
八(4)、(5)
|
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
|
|
2011
|
2
|
18
|
八(1)、(2)、(3)
|
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2
|
21
|
八(4)、(1)
|
调查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2
|
22
|
八(2)、(5)
|
调查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2
|
23
|
八(3)
|
调查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2
|
28
|
八(4)、(1)
|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1
|
八(2)、(5)
|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2
|
八(3)
|
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3
|
3
|
八(4)、(5)
|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
|
|
2011
|
3
|
4
|
八(1)、(2)、(3)
|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习性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3
|
7
|
八(4)、(1)
|
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8
|
八(2)、(5)
|
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9
|
八(3)
|
探究水生被子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3
|
14
|
八(4)、(1)
|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15
|
八(2)、(5)
|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16
|
八(3)
|
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3
|
21
|
八(4)、(1)
|
观察螯虾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22
|
八(2)、(5)
|
观察螯虾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23
|
八(3)
|
观察螯虾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常州市芙蓉中学分组实验教学情况登记表
日 期
|
实验班级
|
实验内容
|
分组情况
|
实验效果
|
任课教师
|
签字
|
||
年
|
月
|
日
|
实验教师
|
|||||
2011
|
3
|
28
|
八(4)、(1)
|
观察鲫鱼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29
|
八(2)、(5)
|
观察鲫鱼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3
|
30
|
八(3)
|
观察鲫鱼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4
|
14
|
八(4)、(5)
|
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
|
|
2011
|
4
|
15
|
八(1)、(2)、(3)
|
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4
|
25
|
八(4)、(1)
|
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4
|
26
|
八(2)、(5)
|
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4
|
27
|
八(3)
|
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5
|
5
|
八(4)、(5)
|
观察生态系统的成分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
|
|
2011
|
5
|
6
|
八(1)、(2)、(3)
|
观察生态系统的成分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5
|
9
|
八(4)、(1)
|
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5
|
10
|
八(2)、(5)
|
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5
|
11
|
八(3)
|
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5
|
12
|
八(4)、(5)
|
探究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坪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
|
|
2011
|
5
|
13
|
八(1)、(2)、(3)
|
探究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坪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2011
|
5
|
16
|
八(4)、(1)
|
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5
|
17
|
八(2)、(5)
|
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张泉明、孔叶萍
|
|
2011
|
5
|
18
|
八(3)
|
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24组,2人/组
|
良好
|
孔叶萍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