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试卷(二)___班 姓名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N一14 O一16
选择题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D
|
2.关于仪器的用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铁架台可以用来固定装置
C.量筒可以用作溶解食盐的容器 D.玻璃棒可以用来搅拌液体
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容易吸水的物质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4.把鸡蛋放在下列某物质中。可以制作“无壳鸡蛋”。该物质是
A.食盐 B.白酒 C.食醋 D.酱油
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下列关于水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有许许多多水分子聚集而成的B.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游泳池中的水属于混合物 D.软水是纯净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和原子
C.气体易被压缩,说明构成气体的分子在不断运动
D.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7.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产生白烟
9.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火焰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 3CO2+4H2O, 则x的数值是
A. 1 B .2 C. 3 D .4
1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 B.一定是混合物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单质
11.下列概念中,后者不包含前者的是
A.非金属、单质 B.物质、纯净物 C.氧化物、含氧化合物 D.化合反应、化学反应
12.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
选用的方法或试剂
|
A
|
空气和氮气
|
燃着的木条
|
B
|
葡萄糖和绵白糖
|
灼烧看颜色
|
C
|
氧气和二氧化碳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D
|
硬水和软水
|
肥皂水
|
13.现有仪器烧杯、试管、广口瓶、铁架台、集气瓶、止水夹、酒精灯、玻璃片、燃烧匙、带导气管的橡皮塞,从缺少仪器的角度考虑,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
A.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B.制取氧气
C.制取二氧化碳 D.浑浊的水过滤
14.硫、氧、铁三种元素两两组合,能形成的化合物
A.只有2种 B.只有3种 C.只有4种 D.有4种以上
14.分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H2、N2、CO的质量比是
A.1∶1∶1 B.2∶2∶1 C.1∶14∶14 D.1∶7∶7
二、填空题
15.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A.高锰酸钾B.液氧 C.石灰水 D.氯化钠 E.干冰 F.水银 六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含有氧分子的是 ;
(3)属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的是 ;
(4)属于由离子构成的不含原子团的化合物是 ;(5)属于氧化物的是 。
16.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空。
(1)空气中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氮气;
(2)地壳中元素含量:铁 铝;
(3)含铁质量分数:氧化亚铁 氧化铁;
(4)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 200 mL。
17.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反应, _________ 。
(4)电解水 __________________ ,
正极上收集到的是 气,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
(5)点燃红磷 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
18.数字在化学式不同部位可表示不同的意义:
①表示微粒的数目 ②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③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请你判断下列化学式中的“2”分别可以表示上述哪种含义?(填序号)
+2
|
BaCO3
|
(1)Mg2+ (2) 2CO (3)
19.)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为确保大地震之后无大疫,卫生部门用优氯剂、漂白粉等对饮用水等进行消毒。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 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三、实验题
20.高锰酸钾是日常生活常用的一种杀菌剂,它是一种紫黑色固体,取少量固体放入研钵内做如下图实验,试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填空。
(1)在上述实验中,步骤 (选填实验步骤的序号)说明物质是可分的,步骤④中溶液几乎变为无色,溶液中溶质微粒 (选填“是”或“不是”)变得更小了。
(2)在溶液中含有钾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和水分子,请分别用化学符号表示 ___ 、____ 、 。
21. (1)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如:
A.电解水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分解过氧化氢
E. 。
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右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 ______ ② _______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上: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
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能吸水的浓硫酸(有吸水性),气体应从 ________ (选填“a”或“b”)端导入。
(4)我们还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写物质的名称) 和 ,反应文字表达式是 ,
甲图
|
22.资料显示: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氧化铁对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有无催化作用,他们用如甲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实验:
将两份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分别放入两支一大一小的试管中,向小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且均匀混合,充分加热至没有气体放出,加热过程中,同时测定两支试管放出氧气的时间和氧气的体积。实验结束后,将所测数据绘制成乙图所示的曲线,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了氧化铁,发现其质量没有改变。
氧
气
体
积
|
反应时间
|
0
|
氯酸钾和
氧化铁
|
氯酸钾
|
乙图
|
(填写字母编号)
A.增加大试管中产生氧气的量
B.对比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C.使大试管内的氯酸钾先分解
(2)分析乙图曲线,能够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___ 。(填写字母编号)
(2)分析乙图曲线,能够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___ 。(填写字母编号)
A.小试管中固体分解放出氧气所需的温度比较低
B.小试管中固体分解放出氧气的速率较快
C.大小试管中固体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相同
D.大试管中固体完全分解放出氧气的体积比较多
23.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写出下列排列中的规律。
(1)CO2 CO C C2H2 C2H4 CH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NH3 N2 NO NO2 H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