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丁嫦于论文区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3-02-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zlsmin

 初中信息技术抛锚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丁嫦于

摘要:抛锚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此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初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目的意义所在。本文从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抛锚式教学及目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此教学模式需要思考的地方等方面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

一、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他们进行“真实”的学习。抛锚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的,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

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情境创设、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围绕“任务”创设情景,确定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适时合理地运用抛锚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效益。

二、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通过在我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我发现抛锚式教学密切了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了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在相应情境的刺激下,学生感受到了问题解决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体验相一致,意识到了解决问题的“有用性”,产生了学习的需要,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一)、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讲解。抛锚式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创设一个极富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也就是设计一个宏观情境下的“锚”。

比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作品时,记得当时学生刚刚游玩中华恐龙园不久,于是我大胆尝试了以“恐龙”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课上,我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侏罗纪公园》的电影片断,顺势引出恐龙的话题,并又向学生展示了几幅不同种类的恐龙照片。展示完毕,便发现学生有了迫切想进一步了解恐龙的愿望。这时候,我宣布:“同学们,大家刚刚去过一趟中华恐龙园,现在老师又让大家欣赏了一些有关恐龙的资料,看得出大家对恐龙这个曾是地球一代霸主的生物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好!今天我们就去拜访虚拟世界中的恐龙大家族,但一定要记住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相关恐龙知识制作成PowerPiont演示文稿作品,最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在这样情境的激发下,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欣然地接受下了学习任务。因为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创设到真实问题的情景下了,他们是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这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了。

(二)、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又以“恐龙”为主题的教学实践为例,针对“恐龙”这一大的主题内容,我先让学生畅谈了一下自己最想了解恐龙的哪方面知识。学生各持己见,有的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有的想了解恐龙的种类,有的想探究一下恐龙的生活习性,还有的想了解我们现代人对恐龙的研究情况等等。带着各自的疑问,就可初步拟定出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作品的名称了。此时的学生便自己确定了一个需要立即解决的问题,也就把相应的“锚”抛下去了。

(三)、自主学习

在抛锚式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鼓励学生围绕“锚”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让学生明确在所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索、筛选相关主题信息的方法;利用所学计算机操作技能把相关信息材料有机地组织成作品,从而最终解决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任务。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设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学生任组长,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环节的学习进程中,由于学生主要凭借网络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获取相关信息,而网络又以页面为浏览的基本单位,学生通过各相关页面间的跳转来达到学习的,故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迷失方向,浪费宝贵时间。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地顺利进行自主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如,罗列出一些相关专题网站、著名图书馆站点或在教师机上共享一些多媒体素材等。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获取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且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开展其自主学习活动了。

(四)、协作学习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是协作学习的要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应该作为其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参与交流,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不仅如此,还要带动全体学生,启发、诱导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对话,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多个角度寻求解决“锚”中问题的可能办法,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协作精神。

还是以“恐龙”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为例,从中就充分体现了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为了使自己小组的作品能出色地完成,各小组成员纷纷把自己从网上获得的资料存放到组长设的共享文件夹内,然后集体讨论内容的取舍、组织,并由组长负责完成演示文稿作品的制作。演示文稿作品制作完后,我让几个组长演示并讲解了各自的作品,还让其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和教训。同时当一个小组演示完后,我也及时组织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议。通过这样的沟通与交流,不仅让学生吸收到别人的有益经验,而且也可以促进大家对问题的加深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点。

(五)、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检测,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评价作为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教师的评价,既要着眼于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体在其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及进步的幅度等等。但主要还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可以让学生谈一些心得体会,自由地交换意见,这样使得学生能获得较为真实的自我认识。抛锚式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锚”中的问题,而且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学习目标,自主地解决复杂背景中的真实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有时,我在教学活动中也采用一些竞争机制,例如:设立最佳创意奖、最佳效果奖等等,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励学生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制作出更具特色的作品。

以上整个教学活动环节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从“锚”的抛出,到对话讨论,再到意义建构,实际上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自然展开,学生一直处于认识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一切却还是离不开教师事前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明显减少,但对学生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出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三、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思考

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时,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几个方面是我们应该重视或重点处理的:

1、事件或问题要有真实性。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师设置的事件或问题要力求真实性,能与真实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感到事件或问题的意义及挑战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2、转变学生角色。抛锚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自主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地位平等。如在上述课例学生实施“恐龙”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交流、生生讨论、共享、自我反思、演示示范等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3、教师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即教师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为激励和支持学生的生成性学习,教师必须是灵活的,不应该仅仅遵照预先制定的课堂教学计划。此外,教师也不可能成为学生所选择的每一个问题的专家,为此,我们常常应该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做一个学习者。

4、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教师要做好宏观的指导与把握,要充分准备好学生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以确保学生学习效率,以免耽搁时间。

5、重视学习评价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对优秀作品和优秀个人以及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受到鼓励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发其创新欲望。

四、结束语

抛锚式教学需要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在学习目的驱动下的教学实践,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展示作品时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成果富于创造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业成就,而且培养了他们高级的思维能力,这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及其他的学科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抛锚式教学具有深远的、广泛的意义,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进一步探究。

面对抛锚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于我们教师而言,责任更加重了,很有必要加强自我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深入钻研教学模式,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时代在发展,文化在发展,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符合时代精神,才能符合发展的需要!让我们为此一起努力吧!

 

二〇一二年十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教育技术通讯(10

[2] 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9

[3] 周学东,网络环境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尝试,

    http://{域名已经过期}:8000/InfoView/Article_494.html

[4]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http://{域名已经过期}/xdjyjx/xsqy/xsqy-hkk/jiangouzhuyi.htm

(责任编辑:adzlsmin)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