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张泉明论文区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4-01-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adzlsmin

 白板让生物课堂“生成”更精彩

摘要:课堂“生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提高师生的交互水平与教学质量,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协助师生充分利用课堂中和各种“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按预定的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叶澜语),可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许多无法预知的“生成”。充分利用好 “生成”,除了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外,更需要借助其他教学平台,使“生成”运用的更精彩。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强大的交互性、生成性、开放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能及时捕捉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有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能有效提高师生的交互水平与教学质量,使“生成”而变得更加精彩!

下面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出现的各种情景为例,谈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让“生成”更精彩。

一、抓住意外事件的契机,让“生成”更精彩。

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案的预设进行,面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意外事件,老师如果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置之不理都会错过非常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时机,会使教学过程显得不自然,所以老师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时,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事件,应及时把握,充分利用好意外事件中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动态资源,及时调整策略,把握好每一个运用“生成”资源的机会。

如在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中,原来教学思路是先学习化石特点,再例举由化石信息推理出马的进化历程(物种的进化),及由始祖鸟化石信息推理出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成鸟类的结论(生物类别的进化)。但笔者在某一个班教学,讨论化石特点时,某位学生说到了有关始祖鸟化石的信息,此时如果按原来的思路教学,就显得不自然,面对“生成”,笔者运用白板的页面预览功能,把后面的内容拖到前面,及时调整教学顺序,克服了传统课件(PPT)预设呆板的缺陷,教学过程过渡自然,意外“生成”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如在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中,观察水绵细胞的结构时,有个学生问,课本上的图只画出了一个多一点的水绵细胞,多细胞结构的水绵图形又是怎样的呢。遇到学生这样的提问,如果老师的画画水平高,可以立即画出多细胞水绵结构图,画画水平不高又怎么办呢,白板克隆功能就能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在白板课件水绵原图的基础上,利用白板克隆功能,克隆出多个水绵细胞图,再移动水绵细胞图片,连接成线,几秒钟内就展示出水绵多细胞的结构图,白板又一次帮助师生解决了意外事件,转化成精彩的“生成”。学到衣藻能在水中游动时,有个学生问,衣藻是植物,植物一般不会运动,衣藻是怎样运动的呢,意外出现的问题,又如何马上解决,此时功能强大的白板再次帮助了我们,先在白板上新建页,画出简易的衣藻图形,拖动衣藻从左到右,再按回放键,就会出衣藻游动的过程。

面对课堂教学中意外,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不要让宝贵的资源流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上述案例中,使用了白板的演示功能、书写功能、拖动功能、回放功能,用以协助处理“意外事件”,把问题变成新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探索活动也引向更深入。

二、利用错误资源的价值,让“生成”更精彩。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老师要从另一种角度看待这些错误,将这些错误看成是宝贵的学生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应巧妙地转化为课堂的“生成”资源,分析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思考,引导学生对错纠正,深刻领悟到错误的原因,达到真正理解知识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种子的萌发教学中,学生说,豆芽菜长长的部分是大豆萌发出来的芽,理由是望文生意,面对学生中的错误,直接指出纠正,学生接受的效果将会很差,此时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大豆萌发过程的图片逐个拖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豆萌发的原始部位及萌发成的结构特点,自然而然得出了豆芽菜长长的部分是大豆萌发出来的根,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概念掌握也牢固。

如在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中,学生会说与人最相似的是猴,分析原因是大家看到猴的机会多,以及不知道猴与猿的区别,此老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分屏功能,把猴、猿和人的图片分三个屏同时展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很直观地得出了猿与人的外形最相似,加深了印象。

如在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的教学中,学生会把两栖类理解成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把乌鱼、鳄鱼等爬行动物也说成是两栖动物,这是错误的认识,老师可以把这种错误认识作为资源,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用比较的方法同时学习两栖类与爬行类动物,从白板资源库中拖出两类动物外形图片,发育过程图片,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了两类动物的特点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根据名称来判断两栖类与爬行类,应该根据两类动物特有的特点来辨别。

面对学生学习中的种种错误,老师应该把它看成一种资源,利用其价值,作为教学的新起点或转折点,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分屏、资源库贮存、拖动,放大等功能的帮助下,引导学生专注于问题的研究方向,集中注意,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生物学知识,通过精彩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尊重学生认知的起点,让“生成”更精彩。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关键人物,但由于各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等有差异,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老师预料之外的情况。此时,老师不应忽视学生的接纳程度、学生的表情等每个小变化、每个反应状态。老师应将这些资源看作是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及时捕捉,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如在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的教学中,在学习鲫鱼的特点时,有一部分学生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甚至有学生窃窃私语,分析原因是本地是水乡,有的家庭是养鱼专业户的,这些学生对鱼的特点了解很多,所以不要听,笔者当即一反常态,让这部分学生来讲述鲫鱼的特点,利用白板的注解功能,由这些学生对照片鲫鱼图片,边讲边注解,既让他们参与了教学活动,切身经验又使其他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好。

这里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上台讲解,白板的注解功能给课堂使讲解内容清晰易懂,这样的“生成”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彻底掌握。

四、注重隐性资源的挖掘,让“生成”更精彩。

有生命力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预设之外的情况随处可见,特别是隐性资源更要抓住,及时转化成“生成”资源,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如在神奇的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时,老师说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非常小,这时有个学生在座位上悄悄说了句,白板上病毒的图片不很大吗,怎么说非常小呢。面对插嘴这样的隐性资源,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新建空白白板页,从资源库存中拖出单细胞细菌结构图,再拖出病毒结构图,通过图片的放大与缩小调整两者大小关系,清晰地展现了相对巨大的细菌与微小的病毒,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病毒的微小,印象深刻,掌握牢固。这样的“生成”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把隐性资源转化成了“生成”资源。

“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面对学生不断“生成”的非预期性信息,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并有效利用,便会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而白板的交互性生物课堂构成了一个有效互动的教与学的平台,这样完全可以实现互动的教学;与此同时课件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多是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找寻“生成”资源,而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生成”的资源充分利用,让“生成”而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

[2]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张泉明

201312

 

(责任编辑:adzlsmin)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