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加强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研究(课题设计)
发布时间:2012-05-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ywz

加强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研究

(课题设计)

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语文组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

能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文学素养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文学欣赏的能力,体现一个人综合的文学素养。但是,由于当下快餐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阅读渠道的多样化,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对阅读生活的介入,使得不少的同学对文学阅读失去了兴趣,他们不再能够静下心来品味文学,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彩,影响了文学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语言精练典雅,内容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学子,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学生诵读古典诗文,不仅能传承文化,更能培养学生语感, 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促进学生对文学的感受力,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和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但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

2、本校学生文言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现状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文化更是有着五千年的丰厚积累,现代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从现代文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更要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廊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但中学教材中入选的那些古诗、词、文等堪称典范之作的优秀作品,却不仅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危机”,也让老师们望而却步,往往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收效甚微。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一言堂”,教的很累、很苦,且往往只注重结果的传授,而缺少方法的指导和语法的探讨等现象,学生照本宣科地背、译文章,而不能正确理解文意,没有思考的余地,效果较差,直接导致对古诗文的厌学现象。

3、本校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我校虽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但办学来,除继承和发扬了一贯的办学传统,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建了自身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多年来我校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以科研为先导,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长期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近年来,我校已形成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一体化”培训模式,不断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校还不断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我校所有班级均已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且大多数教师已能熟练运用。这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理论思考

1、关于文学素养的内涵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

2、教学媒体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本课题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究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媒体新技术,能否同时兼顾板书、音像资料展示、朗诵、演示文稿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在一个平台上整合传统教学媒体,使得媒体的功能得到互补,从而提高运用教学媒体的灵活度,提升语文课堂尤其是文言文教学的效益。

3、主题学习法

语文教材编排时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可能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无关,并不适合古诗文的单元教学。古诗文的主题教学,可以把主题相关联的古诗文集中起来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能有效的降低古诗文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知识建构,促进知识系统化。

 

三、研究目标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科研素质的发展,做研究型、创新型的老师。由教师灌输古诗文知识结构转变为师生共同成为古诗文学习的指导者,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和欣赏审美水平,从而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创建语文教学资源库,利于今后的古诗文教学。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文言文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模式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2、研究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运用

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究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于阅读规律的传授,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4、研究文言文教学的课外拓展

适当的拓宽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范围,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里包括阅读小的课外文言短文,或者半文言的长篇文学作品。做好与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有效衔接。

5、研究文言文教学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切实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目的。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各块研究内容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构建起我校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模型。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学不好文言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在调查分析找到问题症结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的教育理论制订解决问题的策略。

3、行动研究法: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改实验,并边实验边分析,不断调整方法,修改实施方案。逐步将研究成果、成功经验转变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常规要求,提升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既指导和带动广大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又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六、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112——20121

搞好课题设计,成立研究组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研究制度和工作措施。

2、研究阶段:20122——2011411

收集文献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成员分工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形成系统的理论构想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并依据课题实施方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实验,边实验边研究边作阶段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

3、总结阶段:201412

对研究过程、研究成效进行系统的总结,在这基础上做好结题工作,并拟定今后的深化研究计划和成果推广计划。

 

七、形成成果

1、有校级公开展示课。

2、创建语文教学资源库。

3、学生作品。

4、有加强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总结和相关论文。

4、研究总报告。

 

八、研究组织 

课题组组长:薛英

课题组副组长:梁红芳

课题组成员:项学军  张春燕   时月清  刘永良   仇亚文   刘晓宇   高留云

 

(责任编辑:政教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