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教学法:让文言文走进中学生的生活
语文课堂教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已成广大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畏惧心理的生动说明。为了消除中学生对文言文的隔阂,我们课题组秉着“拯救国宝”的神圣使命,积极提倡让文言文走进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开展了“文言文教学生活化”的尝试。文言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中学生日常生活“文言化”,把文言文学习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中学生尽可能多地“浸泡”在文言文中,做到看文言、听文言、读文言、写文言、演文言,使中学生强烈地意识到“处处有文言,时时用文言”,自觉形成一种“文言文实用意识”。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文言文教材生活化
尽管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较高,但所选内容政治教化色彩较浓,主人公又多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在课堂中教读文言文时,师生的生活与文本中主人公的隔阂是必然的,阅读时真正的“对话”是难以展开。所以,我们在选修课教材建设的时候,能注重教材的生活化,力求从古今文化生活的角度来选材,要求贴近平民生活,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满足学生人性化要求。所以,我们语文组教师开设的文言文选修课内容有《古代的茶文化》《古代的沐浴文化》《古代的体育运动》《中国民俗和传统节日》《中国古诗文名句欣赏和用法指津》《中国古代烹饪技术》《余姚古代“四先贤”》《中国古代笑话集》《三寸金莲的来历》《中国古代烈女》《中国古代风水先生》《故乡变迁史》《竹林七贤》《琴棋书画和梅兰竹菊》《书法和碑帖鉴赏》等等。选修课教材采用的例文大多是古代文学或者是史料类的经典。由于选修课教材的内容既有文学性,又具生活趣味性,都是现代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或者是充满好奇的,所以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高涨,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2、文言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我们的文言文课堂中,“串讲”和“满堂灌”已被小组讨论法、分工合作法、游戏猜读法、讲述故事法、集体表演法、读写结合法、创新体验法、古戏欣赏会、对对子、文言吟诵赛等合作学习的方法所取代。语文课成了利用文言文的载体,进行创造性、探究性阅读的主阵地。学生会发现,文言文是葡萄美酒,是名山大川,是亲情至性,是古今生活中的你我他,真实而又贴近。语文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学生去品读、品味文言文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去鉴赏古诗词曲赋中抒发的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去领略散文小说中可歌可泣的平常人的故事,去发现文言文的无穷乐趣,去回味文言文的酸甜苦辣。
作为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和为人处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厚积薄发,出口成章,提升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增强文化意识,传承琴棋书画等中华文化方面的修养;汲取精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陶冶性情,完善人性,净化灵魂,提升人格;活学活用,巧手翻新,为现代生活服务。
3、教室环境文言化
1)设立教室“文言角”:建立文言文书柜,专门陈列“四书”“五经”等传统文言文名著,以及文言文杂志、报纸等资料,供学生自由翻阅;搭建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交流平台,用于交流学生的文言文读后感、文言文佳作推荐和文言文仿写佳作。
2)用有关文言文名句的书法作品来布置教室。上墙的名句要求内容积极健康,书法精湛,给人以古朴美。上墙的“班主任心语”有:学海无涯苦作舟;德者业之本,业者德之著;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教不由诚,曰为欺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轻风扶弱柳,淡月映梅花;天道酬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上墙的“班级主题词”有:竞、静、敬、净;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苦读乐学,宁静致远;业精于勤荒于嬉;作气自鼓,争雄上流;辍者无功,耕怎无获;厚积而薄发;时不待我,发奋在今朝;志当存高远……
3)用座右铭来励志明意。高一时,结合名句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摘录一句古代名言作为座右铭,并张贴在课桌的右上角。学生选择的座右铭有:生无所息;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满招损,谦受益;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课外活动文言化
1)首创“114古文运动”。
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创了“114语文古文运动”,即要求学生每人每天有机地积累1句古代名言、1首古诗和4个成语。“有机”意谓所积累的名句、名诗和成语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材料)。主题类可以分为读书、惜时、理想、爱国、友谊、思乡等栏目,材料类可分为人物、景物等栏目。然后,根据一星期来积累的内容,可以连词造句、连句造篇,完成一篇运用好词、好句、好诗的“练笔”。取名为“114”,也有每天向《古代名人名言录》《唐诗鉴赏辞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查号”之意。“114古文运动”贯穿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阶段,为时3年。该法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自主积累、在练笔本上运用巩固的学习法。为了更好地将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采用每星期由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的办法。通过检查, “114”的摘录和写作的质量不断得到了提高。在“114古文运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每天以学号为序,精选一例自己较为满意的“114”积累内容抄在小黑板上(或张贴在“文言文学习角”内),公布于众。
2、写作文言文日记。
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言文阅读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文言文阅读与仿写“文言文日记”结合起来,使文言文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下面节选学生写作的两篇文言文日记:
雪日晨记
余姚中学高三(9)班 吴雪芳
日,久未出;积雪,齐履,可没脚。
檐前有鸟唧唧,惊梦觉,邻家有妪谓人曰:“天久未晴;今日出。”余喜之,早起。望远山,苍山负雪,一红日方起,交辉相映,美不胜收。远山浩渺,莽原苍苍,余心动,吟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大类诗人也。屋顶冰消雪融,有水下滴,叮咚之声,如乐作焉。融水落地,有烟腾腾而起,极尽视听之乐也。后有湖冰不消,有几儿投石其上,“嚓嚓”声响,冰破,盖薄冰也。
儿声咯咯,鸟声喳喳,破冰声嚓嚓,皆冬之暖也。
岁 末
余姚中学高三(9)班 姜海艇
甲申十一月二十,即西历二千有四年十二月三十,西历为吾民接受已久矣,此岁末之日,谓之元旦,意为初始之日,是前夜宜有爆竹声。
入夜,吾独坐于床,手捧一书,为韩寒之《长安乱》。韩寒尝为少年天才作家,乃吾辈望项背之士也。《长安乱》,自书如其名,其乱非吾辈所能一一领悟矣。
是日昼间风狂声厉,人定后尤甚。虽户牖闭紧,然亦有顽皮之风窃入室,耳畔嘤嘤私语。是夜,寒寒之风吹之,韩寒之书阅之,岂不惬意哉?
嗜睡之神渐降临,适遇周公,忽乒乓炸响,继之噼里啪啦,众声齐鸣。吾强与周公别。爆竹之声诚噪矣。吾不得已钻入被窝,捂住双耳。不思,顷刻,周身通热。吾顿悟此热非天赐新年之物哉,遂酣然入梦。
3、团委、学生会活动文言化。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言文渗透到中学生校园生活的角角落落。让中学生将文言文与团委、学生会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尝试用文言文来写作各类用于交际的实用文,以更好地表情达意。例如,在我校学生会主席竞选中,高二(13)班的施亮同学模仿“赋”的形式,写了《热血满腔诉豪情》一文,来直抒胸臆。由于形式独树一帜,该同学在“才艺表演”节目中一举夺魁。全文选录如下:
热血满腔诉豪情
——学生会主席演讲词
余姚中学高二(13)班 施 亮
岁在丙戌,时维春暮。草长莺飞,难舍三月美景;旧去新来,躬逢选举盛会。在座皆高朋,参选尽英豪。妙语连珠,展姚中学子风范,绝技惊人,现青年俊杰才情。小荷才露,无人能小觑;牛犊初生,谁又敢轻视?看天地翻覆,强者何处?待尘埃落定,花归谁家?
人生路漫漫,今日盛况,所逢几何?同窗义绵绵,三年并膝,缘分难得。主席位高,终止一载;弟兄情深,难忘一世。同看日升日落,共赏花谢花开。促膝长谈,微言展大志;携手并进,寒窗见温馨。相聚欢,今朝济济一堂;离别难,他年展翅四方。
书山路艰,学海浪急。悬梁刺股三春秋,上下求索千昼夜。东方名邑,人杰地灵;实获姚中,桃李成荫。恩师教诲,求知修身养性情;民族众望,齐家治国平天下。尽欢笑,前程似锦须拼搏,路途曲折。治学精英,为国栋梁。金榜题名,衣锦还乡。
群英荟萃,高手如云。惶恐不胜,荣幸至极。欲引吭高歌,恐声粗惊评委;想奏琴低吟,怕音陋扰同窗。才疏学浅,词庸句平。不登大雅,难主圣听。惟赤心一片,热血满腔。望姚中蒸蒸日上,冉冉升起;我同学扬名天下,万里鹏程。
此外,课题组老师还积极提倡将文言文与、毕业留言、书信便条、自传、招聘启事、邀请函、上网聊天等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文言文生活化,让文言文走进现代中学生的火热生活,并获得蓬勃的生机。
(责任编辑: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