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陋室铭》教案
发布时间:2015-12-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ywz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2)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

(3)结合背景,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陋室图和现代居室图,让学生比较,说说对两居室的看法。引出身居陋室的刘禹锡,介绍《陋室铭》的来历,了解“铭”这种文体。

 一、品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A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韵味。(小组泛读→齐读)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A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相互 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B组织解疑:对学生不能理解的教师解疑。

C巩固理解: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

二、精读课文,感悟情操

(一)  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主人觉得自己的屋子简陋么?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学生分析,最后老师投影总结)

1、文章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虽陋屋而不陋。

2、文章的主旨: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而不觉得陋。

3、具体描述:自然环境清幽、往来人物博学、生活情趣高雅。

4、诸葛庐、子云亭:类比手法,反映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5、何陋之有?:引孔子的话证明,只要君子居之,便陋室不陋;呼应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二)作者的情操:

1、作者写陋室不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通过写陋室表明自己的志向。)引出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在了解主人情操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课文(配乐朗诵《渔舟唱晚》),语速:缓慢

三、拓展延伸,小试身手  :模仿《陋室铭》写一篇铭文。 

      阅读两篇短文《好友铭》、《教室铭》

要求:1自选标题,如《学习铭》、《校园铭》、《卧室铭》等等。

            2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

        3、主题要明确,情调要积极健康。

四、课后感悟: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处世之道的?写在语文课堂作业本上,字数150—200之间。

 

(责任编辑:政教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