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发布时间:2015-12-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ywz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1、赏析语言。

2、理解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坛百岁巨星巴金老人曾说:“生命在于付出,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无独有偶,1200多年前的一个风雨之夜,诗圣杜甫面对被摧毁的茅屋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不朽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释题 为:被。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三、整体感知:

(一)、反复朗诵,读准诗歌

1、学习生字词(多媒体出示)

怒号(háo  三重茅(m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布衾(qīn  丧乱(sāng   大庇(bì)    突兀(wù)

2、自由诵读

3、听录音朗读

4、齐读

(二)、字斟句酌,读懂诗歌

1、结合页下注释,前后同学互译课文

2、不懂之处质疑

四、精读品析:

Ppt展示(时代背景):

1、让我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特殊的秋天,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秋天的情景和特征。

感受秋天---人生苦旅的悲凉时节
(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

2、诗人就是在这样悲凉的时节住在他的茅屋里。那么,这茅屋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茅屋---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
(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摆设)极其简陋、(棉絮)破旧不堪)
3
、好一个的秋天!好一座的茅屋!可怜我们伟大的诗人就生活在这般的境地。那么,此时的诗人又是一幅怎样的处境呢?

走近杜甫---孤苦伶仃的苍老形象
(衣衫褴褛、生活清苦、体弱多病、哀伤无助、彻夜难眠、忧心忡忡)

4、诗人只为哀惋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长夜沾湿而写这首诗吗?现在我们来看看杜甫的另外一些文章:

Ppt展示 

诗人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了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贫苦百姓,想到了国家的破败,人民的苦难,由此,诗人发出了怎样的呼声,写出了怎样的铮铮壮语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诗的最后一部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明确:表现了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Ppt展示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诗人……杜甫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所以被奉为「诗圣」。 

五、赏析语言

过渡语:读这首诗歌的时候,我们不仅被诗人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所感动,同时还被诗人那锤炼传神的语言所倾倒。正如杜甫的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他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这一首诗歌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歌语言的魅力。

(一)、ppt展示对比阅读

1.“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换成“吹”“掀”,好不好?

“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

2. “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铁”换成“冷”好不好。?

“铁”表示a、很凉、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旧、很脏,只有一被,无法拆洗(贫穷)。

……

()、同学们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字词也用得特别好,说说你的感受。

六、拓展提升

过渡语:不论我们的身份、地位、处境如何,我们都可以像杜甫一样去关注我们的祖国,关注我们的人民!同学们, 请看以下图片

Ppt展示老百姓苦难贫穷的图片

老师边播放音乐边讲解

学生看完后谈感受

总结:我很欣慰,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特蕾莎修女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些小事。”让我们的眼多关注,让我们的心常惦念,让我们的手多帮扶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诗圣的思想永驻心田!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感受作者伟大的情怀。

 

(责任编辑:政教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