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执教者:薛英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字词,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整体感知,翻译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字音问题
2、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后齐读课文
3、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地翻译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2、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3、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
4、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正、反)道理,论述了什么道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
5、齐读写个人成才的主观条件的句子(征于色,发于声),写成才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为)。从国家存亡的反面来论述受磨砺的好处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
6、得出的结论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位置在(标题,也是结论)
8、小结:这篇议论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 ,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五、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提示: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
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责任编辑:政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