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张春燕 )
发布时间:2012-04-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春燕

武进区级课题《加强古诗文教学,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研究

理论学习记录

学习者姓名

张春燕 

学习时间

2012.3.11

学习材料题目

 

《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接下来就以品味语言为例,说一说如何操作这一环节。(1)品味“词”。学习《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如果从学习文言文知识的角度,教师会重点讲“清”的词义,然而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则应重点品评“清”的丰富内涵。柳宗元一再遭贬,心情抑郁,看到如此幽深冷寂的环境能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吗?这“清”既是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这样品味,就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学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层次的。(2)品味“句”。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时“林寒涧肃,属引凄异”,发品味文本的语言美,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3)品味“段”。《小石潭记》的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往来翕忽”等,表面上写鱼,细细品味这一段,又可感悟到处处体现了水的清澈。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在教这两首古诗时,让学生品味语音,调动联想和想象,把诗中的意象在头脑中合理的复现出来,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们呈现了一幅以广阔大漠为背景的孤烟直上、长河映照、夕阳艳丽的奇丽壮阔而又静寂的图画。后一首更是一幅绝妙的水墨山水,在“夕阳西下”的背景之下,荒凉的古道上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在踯躅前行,周围的景物是那样的萧瑟凄凉,这样的画面包含了游子在漂泊流浪中无尽的怀乡之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责任编辑:政教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