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看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地
发布时间:2017-03-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劲

看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地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在核心素养上,需要我们的关注发生转向,即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到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转向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我们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只有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该如何开展基于素养的教学,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东西?

 

观点五

核心素养如何真正落地

■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 秦晓华

如今,核心素养成了一个热词。其实,对核心素养的关注由来已久。历史地看,我认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曾经有过以下主张:

一是二分法。比如毛泽东同志曾撰文写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调体魄和精神的二元和谐发展;陶行知先生则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认为求真与做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是三分法。比如1956年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是四分法。比如蔡元培先生推崇的教育“四大主义”:现实主义(注重现实生活),唯民主义(民为邦本的民权主义),职业主义(从事实际的社会生产活动),兽性主义(体魄与意志的锻炼)。

四是五分法。比如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突出了德智体美劳五个要素。

如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又提出了九分法: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其近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以上先贤的观念和实践。这一提法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从这个角度讲,核心素养的界定与提出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从学校的立场上来看,我们更关注的还是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从这个方面来说,核心素养的表述则应更简约一些。核心是指事物最重要的部分,核心素养由过去的二分到如今的九分,内容固然分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充实,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但“高大全”的提法有可能模糊重点,对不准焦距,解决不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的体质问题,现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到半小时的升旗仪式,几十个学生现场晕倒,已不是什么新闻。拥有强健的体魄,确立健康第一的意识,掌握必要的健身技能等等在目前的关于核心素养的表述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如此看来,核心素养的表述应更有弹性一些。在我看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属中观层面,上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位是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它应该保持一定的张力,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9大核心素养可不可以分层?这样,既能化繁为简,又能给创造性落实、个性化发展留点空间。

我校当前的做法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六个支柱、四个一”的学生发展策略。“一个中心”指办走进师生生命的学校;“两个基本点”指站稳人本立场、人文立场;“六个支柱”指以尊重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让学生有持续发展的可能,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滋养、文化的熏陶、人生的历练为支柱规划学生的在校生活;“四个一”指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一本经典名著、参加一个学生社团、选修一门校本课程、做一次志愿者。

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确势必为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指明正确的方向。

作者简介

秦晓华,正高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为江苏省徐州高级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来源:江苏教育报

课之魂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课堂的价值在哪?学科核心素养能不能落实到课堂?日前,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委会主办、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承办的四川省第六届初中名师课博会举行,来自全省近120所优质学校和省外多所学校的老师,通过同课异构、精品展示课、学科素养专题报告等进行交流,探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变革。

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上,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裕权表示,教师要完成对核心素养的课堂化理解和解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重新思考课堂价值和重新构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抓住课魂

从教材观到课程观

如何让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能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所坚持的信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老师吕途在展示课上,摒弃传统教材,利用数字故事、情境创设、直观史料等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中,课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讲述也不再是教授的唯一方式。

课堂上,吕途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外历史材料,比如胡适主张文学革命时的故事,一句谢谢,干不了惹得学生们哈哈大笑;分析油画《兼容并包》,引出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动……不管是逗乐的小故事,还是震撼的大事件,吕途讲述这些故事旨在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上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对于这堂课的点评,成都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赖蓉辉认为,现代历史课应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老师为课程准备了大量材料,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从传统的教材观转变为课程观,抓住了课魂她强调,教学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最高的教育目标,往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就是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

吃猪蹄能补胶原蛋白吗?蚊子偏爱A型血或者O型血?汉堡、方便面是垃圾食品’……你们猜猜这些网络信息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老师程琰给学生们带来一堂名为《做网络的主人》的政治展示课。没有课本,也没有纸质材料,程琰根据网络信息,利用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总结了5招攻破网络谣言的秘笈。

从查信息源的初级攻略到增强知识储备的终极攻略,程琰告诉学生,在武林中称霸最重要的是增强内功,要学会以毒攻毒,利用网络推翻网络谣言。幽默生动的语言引得学生兴趣盎然,学生们也纷纷尝试用5招攻略去分析案例,用学生的话讲,每攻破一个谣言,就感觉内功增加一点。

这堂课有理性,不是简单的情感支配成都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员吴登良表示,课堂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老师单向灌输,它应该是生活中的课堂、探索问题的课堂、学生参与的课堂。要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对课标进行重新解读,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这些都要围绕教学主题,分层次开展课堂活动,还要考虑到教师的个人专长来设计课程。

老师参与学生项目展示

学生立场贯穿课堂

知识为本以生为本

如今,教材的价值已不在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服务。教师被赋予了课程开发的权责,学生也被赋予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成为课程的实践者,这就要求学生立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从知识为本以生为本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老师刘丹的STEAM课上,记者发现,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角,而老师则隐退幕后,只在必要时做适时引导。

这节STEAM教育展示课的主题是超声波创意秀,以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的蝙蝠实验开始,阐释了从发现问题发明产品的发明家思维。接着,学生开始分享自己小组的创意项目作品:从可监测啤酒酿造情况的超声波监测仪,到能测量运动员瞬时速度的便携式测速仪;从预防近视的护眼助手,到便携式身高测量仪……学生的创意项目作品,无不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拍手叫好。

整堂课展现了项目式学习的环节,从提出任务、角色分工、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到制作作品、测试改进、评价,流程清晰。在项目展示中,其他同学可以向该项目组提出疑问,有质疑、有解答、也有争论,整个过程把知识的建构、运用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认知主体,知识意义建构主体。

要将学生立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老师就要追求尊重的教育。刘裕权表示,在课堂上体现尊重,首先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懂得花更多时间在课程设计上。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怎样给学生腾出时间和空间,尤其要给学生腾出大脑的空间来发展其思维能力,在知识的应用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赖蓉辉也认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模式。课堂改革提倡的教育观是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不唯师,只唯生;不唯教,只唯学,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学习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按照学生的方式进行。

课博会上观看了几节课后,北京建华实验学校副校长郝光燕最大的感受是,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青年教师的头脑中开始发生化学反应,他们注重调动学生去想、去做、去议、去解析整个结构和过程,这是当下或未来教学的核心理念。

学生现场为老师测量身高

素养可教可学吗?

背不动的书包带得走的能力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变革怎么变?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委会秘书长王堂兵表示,学生是课改的参与者,教师是课改的实践者,校长是课改的引领者,科技是课改的辅助者。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课改方得成效。

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成为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程上,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东风,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和多平台融合的技术辅助下,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正逐步成为现实。

学校通过校园建设来深化课程改革,将严谨的书本知识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相关联,致力于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多样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开设了steam课程群、财商课程、博物馆课程、都江堰课程等校本必修课程。

学校强调课程的整体设计,同时将知识蕴含于情景话题之中,调动学生主动利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勇于探究、信息意识、问题解决和技术应用等核心素养。

在赖蓉辉看来,核心素养的养成就是跨学科性和学科的整合性,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将是以跨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至于核心素养能不能落到课堂,吴登良认为,考试制度必须完善,评价指标和体系也要完善。

那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刘裕权用一句话概括:留下来的,带得走的。留下来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想、方法、能力,带得走的是老师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方法、能力、智慧、人格,也就是核心素养。素养=(知识+能力)*态度,素养是可教与可学的

核心素养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新概念,老师首先要做的是完成理念转变,完成核心素养的课堂化变革。刘裕权强调,理念转变很重要,是老师上好课、教好书的灵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