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开题论证发言稿+课件
发布时间:2021-07-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晓宇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下午好:

下面由我们芙蓉初中《新时代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研究》课题组,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向各位专家作汇报,详细内容论证书中有表述,并请提出修改意见,谢谢。

一、研究背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因此,我们学校必须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国家教育部在2017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中小学五大德育内容之一,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

我校位于常州市东北部芙蓉镇,芙蓉桥多,河道纵横,“十万八千芙蓉圩”显露出浓郁的水乡文化气息。因水而秀,因水而盛,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润育着一代一代的芙蓉子民,并且现在芙蓉镇正在进行“新农村改建”,原来的鱼米之乡将会变成更加美丽的乡村,为我校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投入加强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的综合建设,多次被评为“文明单位”。今年我校的新校舍——“芙中湖畔书苑”即将竣工,这将是一个集功能性、人文性、审美性等为一体的美丽校园。我校按照“知行合一、求真尚美”的德育工作思路践行,以“行知好少年”项目为抓手,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机制,丰富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创新德育工作途径方法。养成教育、生命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治教育等成效显著,学生思想品德优良,主动发展意识、自主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从2020年起,决定以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我校的德育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格,并且已经纳入了本校新一轮的三年发展规划。

一、核心概念

1.生态文明: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文明是一种理念,与野蛮、蒙昧相对立,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和,是社会进步发展到较高水平表现出来的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从涉及的关系看,生态文明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一种综合文明也是一切文明的基石,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态文明素养:是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知识、技能转化为生态文明行为的一种内在品质,其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价值取向。

3.新时代:本课题所说的“新时代”,既指从世界范围来看的当今时代,在当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体地球村的村民都具有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素养。“新时代”,更是指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我国要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是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需要切实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生态文明素养,已成为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本课题“新时代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研究”,就是根据新时代的新形势、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培养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目标内容、路径方法,并在本校积极实施,努力提高本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并以此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品行。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1、研究现状

     国内: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中都强调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生态文明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多年来,许多中小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教育,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很少有从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系统研究。

国外: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欧洲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

    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将生态学引进社会领域与文化领域。把相关的环境教育渗透到初等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接受初等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地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研究价值         

    (1)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理论与经验。

(2)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锤炼学生的优良品格。

(3)促进学校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学校教育内涵。

(4)提高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行动,构建起我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开发实施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2.通过研究与行动,构建起支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形成的支持系统,包括建立健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管理制度与机制等。

3.通过研究与行动,使生态文明教育成为锤炼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4.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和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内容,提升学校课程品质,提高学校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

五、研究内容

1.  对新时代生态文明素养、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机制的文献研究

2.  对当前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实际情况调查研究

3.  构建新时代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的研究

4.  构建培养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体系的研究

5.  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研究

6.  建立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评价机制的研究

***上述研究中,第3、4、5、6是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课件显示)

七、实施步骤,4个阶段,这是技术路线图。(课件显示)

八、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本课题强调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锤炼学生的优良品格。

(2)本课题强调要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行系统研究,构建起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

(3)本课题强调要在实践中培养、行动中提高。将组织学生践行绿色生活,参与生态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开展家庭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本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提高素养、增长能力、锤炼品格。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对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进行系统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1.形成新时代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的目标体系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体系。

2.建立培养初中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体系。一是课程育人,开发“青山绿水”“绿色生活”等校本课程,在有关国家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等。二是文化育人,创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三是活动育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四是实践育人,组织学生践行绿色生活,如参与生态文明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开展家庭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本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提高素养、增长能力、锤炼品格。

3.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一是建设“生态园”“生态文明长廊”“垃圾分类实验室”等设施,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专题校园网站等。二是与本地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村相结合,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4.建立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评价机制的研究。每学期对全体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行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养成的导向和激励功能。

九、这是预期研究成果。(课件显示)

十、最后是可行性分析。(课件显示)

谢谢各位专家和领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