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促进质量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淑花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在教育教学中,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因此,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分组,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备课面向全体学生

     课前备课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 。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因势利导

      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应当与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没有沟通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从心里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当然,也会碰到个别学生的“笨”算法,如教20以内的减法教学,一般要求学生逐步用“想加做减”或者“破十法”来计算,而有个别学生总是接受不了,还是用“扳手指”来数,只要能够得出正确计算结果的,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办法虽笨,但这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与其接受不了别的方法,还不如用自己想出来的笨方法。

       四、作业布置照顾全面

      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统一的标准答案,共同的作业目标,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或选择性作业。

      全面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鼓励个性的发展,善待差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要求。如果我们真正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不久的将来,“差生”一词将会在教育界消失,每一个孩子都将在不断取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获取知识,得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附件

    Copyright @ 2016 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