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基于学生均衡发展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学研究》
理论学习记录
学习者 姓名 |
丁嫦于 |
学习材料 题目 |
《谈谈如何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实现教育的均衡性》 |
学习材料主要内容 |
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班级教育均衡绝不单单是用同一尺度评价学生、用同一模式培养学生,不是用人人得高分来判定高质量班级教育均衡。班级教育均衡的结果既可能是人人学业优良,也可能是各有优长、差异发展。实际上,我们应当承认,认知及能力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因这种差异既有先天基础又有后天成因。“博才型”学生(学科全优生)与“专才型”学生(偏科生)永远存在,“应试型”学生与“非应试型”学生永远存在,要知道,后者的成才几率和历史贡献往往高于前者。教育的旨趣就在于适合和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这便是“适合教育”的旨归。 为了着眼未来,使班级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源源不断的后劲,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可力争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尽快将班级捏合成形,形成战斗力。 二、激发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推动学生共同进步。 三、统筹协调,促进班级学科均衡发展。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五、帮助各层次的学生确定奋斗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向目标冲刺。 六、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提高。 总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抓好学科平衡,做到无私奉献,科学管理,辛勤培育每位学生,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
学习感悟 |
在一个班集体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差异性确实很大。有的成绩好,有的成绩差,有的表现好,有的表现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理念不同,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处理也就不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差生”的歧视是最普遍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座位安排上歧视“差生”。有些教师安排学生座位不是依据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而是以“考分论英雄”,以表现排座次。“好生”座位在前,“差生”座位在后,这样“差生”就成为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的“外边人”、“多余人”。二是教育评价中歧视“差生”。一个“好生”犯了错误,教师会原谅他,继续喜欢他,而一个“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教师会“从重处理”,即使不犯“错误”,也难得教师的褒奖。殊不知,对“差生”的歧视,是老师的教育工具性、驯服性思想在作祟,是教育的标准化、模式化、简单化思想在作祟,它对“差生”的发展来说,是遏制了“差生”的发展机会,遏制了“差生”的内在潜能。从文化角度看,它给以后社会埋下的隐患是难以估量的。 学生是人,是很容易“犯错”的人,学习是为了适应自身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对客观事物进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差”起来。因此,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认识到这种“差”,要消除歧视,公平地对待相对的“差生”,暂时的“差生”、所谓的“差生”。尤其要对这部分学生献出爱心,负起神圣的历史责任,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宽容他们的缺点、过错,允许他们犯错、改错,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发现、肯定他们的优点,提升他们的信心、学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高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