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极尽彰显个性的时代,追求个性发展是每个人内心心理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差异性
鉴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学生在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表现出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高低。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人差异的人,只要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95%以上的学生都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语文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最主观、最有个性、最具创造性的一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中则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统一命题、统一要求、统一指导、统一评价,这样势必会导致命题简单了,程度好的学生觉得“没劲”,“没意思”,没有写作地欲望。命题难了,中下层的同学则愁眉苦脸,半天也挤不出几个字了,这样的作文教学难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
“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理论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目标的差异、指导方法的差异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差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根据这一思路,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如下差异教学策略:
一、学生差异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差异分层之前,首先要对全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个别谈话、向家长了解情况,再根据全班学生的智力水平、作文水平、认识能力、写作兴趣等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给学生分层是否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呢?特别是归为较差等级的学生,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只要事先跟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分层是为了让老师更有针对性的对大家进行辅导,同时分层是动态的,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往更高一层进发,这样既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也避免优等生有稳坐钓鱼台的骄傲心理。实施之后,发觉学生非常乐意接受,特别是对学困生,他认为老师是在帮助自己,因此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学习的自主性也提高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差异性教学目标设定
给学生分层之后,紧接着就给每层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训练目标。目标的确立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目标定的太高,低层次的学生无法企及,只能望洋兴叹,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热情;目标定得低了,高层次的学生则缺乏写作的欲望,因此,目标的确定要科学合理。对学困生的目标要适当放低,优等生的目标要尽量的开放。笔者根据所担任的高三(24)班的学生的情况,为其制定了以下的分层目标:
A层:基本符合题意,叙述完整,错别字少,语言表达基本通顺。
B层:符合题意,叙述完整且有条理,错别字少,语言表达通顺。
C层;切合题意,构思巧妙,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三.指导过程差异分层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例如在布置作文的时候,为了提高同学的写作兴趣,可以结合某一话题,让学生自主命题,或者是布置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命题感兴趣了,就一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程度好的学生,多在构思的巧妙创新,语言的凝练生动等角度给予点拨。对程度差点的学生,其实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适时地在他们周围多走走,多在审题立意,选材,如何开篇等方面给予启发。比如,有一次笔者布置了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可把他们给难倒了,于是我给他们举了个例子: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北京大学某毕业生居然回家当起了屠夫,我们可以想想,就业压力大这种现状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择业的观念。学生大受启发,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在他们中间居然写出不少见解深刻的作文。笔者也深深体会到:学生是要靠老师引导的,引导的好,任何学生都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打破层次界限,对学生采取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可分为“同质小组”、“异质小组”。同质小组是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排在一组,优势在于:水平相当,目标统一,在合作竞争中进步。异质小组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优势在于: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程度差的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程度差的同学也会受到周围同学的感染,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迎头赶上。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我们都是本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出发,紧紧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团结起来,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个别辅导是集体教学有益的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辅导。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要帮他分析作文上不去的原因,是审题立意不会还是开头不会还是素材积累不够,帮他找到“病因”后,就要给他开“处方”,鼓励他,相信他,监督他,帮助他战胜困难,写好作文。对程度好的学生要多注意课外的拓展,创新思维的训练。
四.评价上的差异性
既然对学生进行了差异性分层,评价必然也要分层。《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还提到: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1)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评价。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差异是很大的,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拿一根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同分不同质”的原则。同一命题作文,对程度好的学生要以“评”为主,多在立意、构思、结构等作文技巧方面多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多创新。这样就可以让优生在优生中竞争,避免骄傲浮躁的思想,在他们中间也会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对于中等的学生,也要关注鼓励他们,指出他们每一次作文的闪光点和不足的地方,既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要了解自己和优生的差距。对于学困生的作文应以“改”为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在改他们的作文的时候应以“面批”为好,开始最好面广些,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用心,自然就在他们心灵深处有所触动。记得有位学困生曾这样跟我说过:“老师,作文是我最头疼的事了,但看到你不厌其烦的给我改,即使再难我也好好写了……”,作为老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呢?
2)同一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评价。我们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写作档案袋,里面可以留有学生优秀的作文、典型的错误分析,还可以记录他们的主要优缺点以及在写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等。建立了写作档案,可以纵向看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动态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变化和每一次进步,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指导。例如,一个学生最初只能写一两百字,当时我找他“面批”,鼓励他:“老师觉得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你看这些想法,别人都想不到但你却想到了,多棒,如果你写够800字,老师相信你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后来,他能写够字数了,我又鼓励他:“谁说你写不好作文,你看这些句子,作家也莫过如此吧!”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他都能按时按量完成,每次我都及时给他鼓励。一学期下来,这个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我把他的每次作文的优缺点,每一点的进步都把它记录在档案袋里,当他自己看到这些,也诧异自己的变化之大,因此,写作地兴趣更浓,甚至促进了其它学科的进步。
当然,作文差异教学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也不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相信:只要对学生心存爱心、耐心,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景焕.论班级教学的改进——布卢姆差异教学思想评议[J] .山东教育科研,2000(7-8):29-30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3]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