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均衡教育 让学生均衡发展》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11-11-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建明

课题《基于学生均衡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研究

理论学习记录

学习者姓名

 许建明

学习时间

201111.18

学习材料题目

 

实施均衡教育 让学生均衡发展

实施均衡教育让学生均衡发展 教学方面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同样的道理,在班级里实施均衡发展教学理念则是促进全班学生共同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本文主要是总结在实践中开展均衡教育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商,希望得到指教。老师而言,就是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所面对的是全体儿童,要为他们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面对全体儿童,就是面对全民族,就是着眼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面向全体不应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有丰富的内涵:面向全体,就是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把每一位学生摆在同样的位置,不管是天份、智力、身体、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或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方面有差距,都要同等对待、一同施教,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面向全体,就是要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好统一要求与适应差异的关系,要在落实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同时,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适应每一位同学的不同需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面向全体的要求。例如,学生在每次知识考核过程中,分数都会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不能以分数取人,以分数论英雄,认为分数少就是差生,而应另一方面去认识学生,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存在的闪光点,并有意识去激发它、利用它,从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需要各个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为了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这就决定必须均衡施教,使学生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全班同学,熟识每一个学生,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做好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根据学生不同资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当前,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使面对的全体学生,共同前进。在实践中,我通过进行家访、举行家长学校家校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反馈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联系、沟通而去更好地了解学生;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开展队日活动、举办举兴趣小组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和相互信任,从而对学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古代教育家曾对因材施教进行过精辟论述,如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人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朱熹在《孟子集注》中也说: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可见,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今天仍然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指导着我们教育事业的实践。

 

 

 

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

   从源流上讲,我们开展的差异教育汲取了我国古代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思想精华,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孔子的因材施教以过程适应(适应学习者的个性)为主要特质,且差异适应性仅仅体现在教育方式、教育方法上,而在教育目标上则是同一的——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或者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君子”“士人”“贤人;而差异教育则是以发展差异为主要特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照顾学生已有的差异性因素,更着眼于动态生发的差异性因素,发展学生的差异。差异教育最终指向的是人的发展或生命的发展。对于差异教学而言,则是在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法策略、引导学生达成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得以舒展和发展,即所谓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

 

备注

 

(责任编辑:admin)
附件

    Copyright @ 2016 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