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
学 科 分 类
课 题 名 称 基于学生均衡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张国民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2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4年6月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
填 表 说 明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29
电子邮件:jyslly @{域名已经过期}
网 址: 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
张国民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族 |
出生 年月 |
1962年6月 |
||||||||
行政职务 |
校长 |
专业技术职称 |
中学高级 |
研究 专长 |
中学语文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
联系电话 |
13961218866 |
||||||||||||
通讯地址 |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武进区芙蓉柳三路50号) |
邮政编码 |
213118 |
||||||||||||
电子信箱 |
|
||||||||||||||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
|||||||||||||||
姓名 |
专业技术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 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
|||||||||||
张国民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语文 |
课题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 |
|||||||||||
项学军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语文 |
副组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 |
|||||||||||
王晓峰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地理 |
副组长,指导协调课题研究 |
|||||||||||
高留云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语文 |
副组长,负责课题实施管理 |
|||||||||||
童载民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数学 |
收集材料并参与研究工作 |
|||||||||||
蒋 劲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数学 |
收集材料并参与研究工作 |
|||||||||||
单曙东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体育 |
收集材料并参与研究工作 |
|||||||||||
刘永良 |
中学高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语文 |
收集材料并参与研究工作 |
|||||||||||
孔叶萍 |
中学一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地理 |
收集材料并参与研究工作 |
|||||||||||
张春燕 |
中学一级 |
武进芙蓉初中 |
语文 |
收集材料并参与研究工作 |
|||||||||||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省级 |
面向21世纪初中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结构与培养模式 |
2000.2 |
副组长 |
结题 |
|||||||||||
省级 |
优化教学评价,推动教学创新 |
2001.6 |
副组长 |
结题 |
|||||||||||
市级 |
运用信息技术建立文科自主性学习模式研究 |
2003.5 |
副组长 |
常州市 三等奖 |
|||||||||||
|
|
|
|
|
|||||||||||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
日期 |
||||||||||||
“对话式”作文教学初探 |
《江苏教育》 |
2003.4 |
|||||||||||||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 |
《武进日报》 |
2006.12 |
|||||||||||||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质为要,务实创新促发展 |
《中国考试》周刊 |
2008.1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近年来,随着常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携儿带女涌入常州城乡各地。他们在推动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外来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面,由于外来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民工子女中存在较大比率的学习行为偏差现象;而教材上的差异、语言上的障碍,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又导致这些学生学业成绩较差;加上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对学习行为偏差的外地学生缺乏足够的热心和耐心,教育方法简单甚至粗暴,这种师生关系又极易使这些外地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等情绪。因此,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芙蓉初级中学目前有700余名学生,其中有350多名是外地民工子女,占了一半的比例,而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但是这部分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我们想以《基于学生均衡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研究》为契机和突破口,分析外地学生的学习行为偏差现象,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均衡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差异教学、分类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研究,使全体学生都有比较好的发展空间环境,都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都有成功的喜悦。 3、通过研究,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发生变化,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增强。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教学面向全体,分层设计的研究 (1)研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 学生群体随着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变得越来越大,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地学生,其个性差异都是在一定的先天条件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后天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在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分层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而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明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意志品质、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层次性,对教育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设计不同的问题,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各自适宜的发展。 (2)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兼顾面向全体与差异教学的策略。 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因人而异。教学方法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体现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教师根据学生意志品质、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的同时,还应对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让学生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其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也要区别对待。例如对后进学生更多地给他们一份真诚和关爱,对中等生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对优等生则要多一份严谨和期望。 2、课外学习活动的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研究。 “分层要求”就是对各类学生在教学要求的深浅度、作业难易度、作业批改方式、课堂提问等诸多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对程度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学习行为辅导、生活习惯辅导、优等生心理辅导等。分层要求、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3、不同层次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 通过调查和研究,掌握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及社会环境,将学生按照心理特点分组,形成一个个学习群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功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均衡发展的机会。 4、学生分层评价的策略研究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包括考试评价亦是如此);更要注意将基础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要相结合,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 四、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学生各自的发展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外地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的差异性更为明显。要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我们就必须遵循个别差异性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采用分类要求、差异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我们所说的均衡发展并不是指全面发展或平均发展。曾有人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我们提倡的均衡性发展包含着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说,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最终追求就是把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到最佳状态。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及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家庭教育等进行调查,为课题开展与进一步深化寻找依据与支撑;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便于更好地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研究、反思、总结、创新、提高。 4、个案研究法。 每班选择5——6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分层要求和分类指导,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立项准备阶段(2011年4月-7月) (1)成立课题组并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初步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形成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2、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1)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专门开辟课题研究网页; (2)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根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实施; (3)每学期围绕课题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课题研讨、实验课评议交流等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反思积累,形成精品案例、教学反思和论文,同时认真做好台帐资料的网上积累工作。 3、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 做好研究成果系列化工作,包括专题论文撰写和课题网页的完善。 七、本课题研究基础 我校从2005年开始相继进行了武进区级课题《农村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后进生学习跟踪管理卡”的实施,2008年又进行了区级课题《农村初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行动研究》。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已初有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外地民工子女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很多道德、心理问题皆是由学习问题引起的。我们着手开展《基于学生均衡发展,实施差异教学的研究》,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外地民工子女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实施差异教学,缩小他们与本地学生的差距,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从而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均衡发展。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参与“十五”省级重点课题《学校德育生活化的研究和实践》、区级课题《农村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农村初中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行动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负责人和核心成员(10人)都具有本科学历,其中中学高级职称8名,有常州市骨干教师1名,武进区骨干教师3名。本课题研究人员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并且对该课题有浓厚的兴趣,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我们也已建立了良好的课题运作机制,有较严密的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开展研究活动。 |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立项准备阶段 |
2011年 4月-7月 |
1.成立课题组并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初步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 2.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本课题研究现状,形成第一阶段研究计划。 |
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
实施推进阶段 |
2011年9月-2013年7月 |
1.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专门开辟课题研究网页; 2.确定研究对象和内容;根据课题设计方案进行实施; 3.每学期围绕课题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课题研讨、实验课评议交流等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反思积累,形成精品课案例、教学反思和论文,同时认真做好台帐资料的网上积累工作。 |
1.形成课题起始阶段的调查分析报告。 2.根据研究内容,实施差异教学研究。 3.完成精品课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积累汇总。 |
总结反思阶段 |
2013年9月-2014年6月 |
做好研究成果系列化工作,包括专题论文撰写和课题网页的完善。 |
专题论文汇编。 课题网页完善。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1.较为完善的课题网页; 2.研究论文汇编1本; 3.教学精品课件若干; 4.结题报告及成果展示。 |
1.争取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 2.研究成果能在同类学校中起借鉴作用。 |
课题组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2014年6月 |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