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陆晓芳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而分层教学始终就是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为目的,特别是对中下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原动力,从而提
高学习成绩,达到比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在课堂上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因人而异。
根据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原来注重整体评价的做法转向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1、提高要求激发尖子生
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平时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在学习中威信较高。评价此类学生时,可以开门见山,迅速入题。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做好带头作用,让学生有个参照的对象,也可以让这类学生更进一步要求自己。如我班的班长周烨同学,对人诚恳,工作态度无可挑剔,可就是不自信,不敢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话,好几次我当众鼓励他:“周烨同学是一(2)班的大哥大,也是顶梁柱,声音如果再高点,就更威武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正面和侧面的提醒,他的胆量越来越大了,成绩越来越好,威信自然与日俱增。
对于有些又潜力的学生,教师应该用非常欣赏的眼光看待他,并且需要你给他一些美称。如对于他们课上特别好的回答,我会夸张地给学生一个头衔:“你真是个数学天才啊!”,学生对于这样的评价欣然接受,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地起劲。就如我们班里的数学科代表奚鹏飞,进入初中后,他就表现出较高的天赋,但因家长长期在外工作无人管教,所以学习上不是很努力,成绩不能名列前茅,自从我在课上送给他“数学王子”的称号后,他对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每次家庭作业上的后花园题他都能花上很多的时间去摸索钻研,老师越是表扬他,他劲头越是大,后来,他竟然还能帮我上数学辅导课,居然受到同学的一致好评。此后,一年来,奚鹏飞同学显然已成为同学心目中公认的数学上的领军人物,因为他成绩好,乐意帮助人,数学科代表工作负责,课后还能带动一批数学爱好者讨论难题等等。我想:一个优秀学生的成长是离不开老师对他正确的引导和评价的。当然对于好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关注他们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洞察他们身上细微的变化,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进行鼓励和引导,促使其全面发展。
2、耐心沟通引导中等生
那些中游的学生,自我奋斗精神不强,学习、工作自我要求不高,只求过得去。评价此类学生时,如果在语言上沟通感情、启迪思想、打气鼓励,开启动力,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或许会有另一番表现。如我班的钱方同学,刚进初一时我对他的印象是双休日成天打游戏,上课却不敢回答问题,有一次数学课上,他回答的一个问题让我感到很吃惊,我马上毫不吝啬地表扬他说:“你回答的真好,观察的真仔细,可以再大声的把你说的说一遍给其他同学听吗?”同学门听后都鼓起掌来。我想这节课,这个学生对这一知识会有深刻的认识,而其他同学也会在听他第二次说的过程中掌握这一知识。课后,我又把他找来,好好表扬了他一番,并充分肯定了他的聪明才智,希望他今后在学习中能集中精力,积极探索,争取有所作为。结果,他真的照着做了,不仅历次数学成绩稳定在90分以上,而且人变勤快了,品德也变高尚了。
3、鼓励为主吸引后进生
学习差的那些学生,这类学生学习不够认真,成绩落后,自身也有一种自卑感,如果就那些简单的问题,老师多给他们回答的机会,在回答正确时多表扬鼓励他,让学生觉得自己也可以,从而建立自信心。那么,可以说,这将是一个老师最高兴的事了。因此,教师要创设平等、轻松、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曾经有一位差生对我说过:虽然我数学成绩不好,但我最喜欢上数学课,因为上陆老师的课让我感到很安全。因为对于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回答好的我表扬,回答错的我从不批评,更别说挖苦讽刺,而是以“是吗?再想想”作为评价,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地听老师或同学讲。课堂上从来不会冷场,看似闹哄哄,但学生真的在积极思考。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适宜的评价,特别是通过课堂这个良好的平台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逾越常规,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批判性、敏捷性、灵活性。
(二)、在课堂外由注重学生的行为好坏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
在课堂上对学会评价要因人而宜,其实在课后以及生活中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如此。如平时的作业批改,我虽然是数学老师,但我批作业时一直坚持文字评价,而且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评价:对于好同学,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很高的,一般不难的题只有当他们的作业全对时,我才会给他们写一个“好!”不过,如果确实做得好,我会写一个英语单词“good“或“wonderful”;对于中等的同学只要大部分做对,我就会给他们一个“好”以此鼓励他们;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有一道较难的题他做对了,我会在旁边写上一个大大的鲜红的“好”。如果那个学生字写得比以前好,我会写上“认真!希保持!”等字样,如果实在是不象样,我经常会写一些鼓励性的话,如:态度决定一切,你会好起来的,是吗?等。事实证明:学生是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的。
此外,在布置做业时,必须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革,实行因人而异的评价方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具体做法是,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单元考察进行分层评价,各层次学生的测试卷面总分相同但是数量上有多少之分,程序上有难易之别,即使对同一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现了差异性和鼓励性,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经常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使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
(一)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各方面能力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如何进行发展评价。课堂上,像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这类的评价用语,用得多了,对学生来说,就好像白开水一样,变得没味道了。这时,如何评价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强烈的表现欲,就成了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适时的让学生来评价,会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种被同学认可的感觉。毕竟,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的发言,也应该是说给其他学生听得,而不是说给老师你听的。而这时,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在其他同学中表现自己会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其他同学通过对这一学生的评价也能获得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过去,我们对学生发言的评价都是老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老师,又扼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退一步海阔天空”,老师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将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对于数学老师,同样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并且说理验证,既能开发学生的异象思维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课外中多用集体舆论,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
如班级里出现了传纸条的不良现象,作为教师不要立即去批评学生甚至是镇压学生,这会让学生很反感,相反,教师应学会让学会自己来评价自己,并且从中进行反省,让学生商量采取一点补救或防治措施,这样全班同学一起实施,共同监督,不仅大家心里服气,而且改进得也快,何乐而不为呢?因此班级或学校每次大型的活动后,我都不轻易放过这样一个大家一起评价反思的机会,因为这比老师空洞地上一节班会课效果要好得多。
对于先进的同学,也不需要老师一味地把他们挂在嘴上,这也会让一些差生感到老师偏爱成绩好的同学而忽视了他们,所以教师应该把口头表扬转化为让同学眼见为实。如通过评比作业的方式,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览,并且开班会,让作业做得马虎的学生针对优秀作业的主人写一些“颁奖词”,到时读出来,并且给他颁发奖品。我想这样一来,远远比口头表扬来得到位,而且这一种表扬是潜移默化,催人奋进。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手势、言语等结合起来的评价,更能发挥评价的作用。任何事,都反对千篇一律。一味的语言评价,会让学生有审美疲劳,而语言与手势的结合,或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一个大拇指,比你一句你真棒效果要好的多。而如果两者共同使用,则更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差异,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实施符合每个人需要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增强技能,取得发展,也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