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布置批改学生作业 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梁红芳
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着同一个教师授课,尽管本来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但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需要、兴趣方式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他们掌握新授知识程度的参差不齐。而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后进生”加强基础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每位教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本人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重视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下面本人仅从作业批改这方面谈谈个人的做法想法。
第一步是分层布置。布置作业,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布置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春》的教学结束后,一般学生作业是巩固课文背诵,而中等学生则围绕“春花”、“春草”、“春雨”、“春勤”等绘春的几个方面分类搜集诗句,优等生则可以进一步拓宽为围绕“早春”、“暮春”、“春暖”、“春寒”来收集诗句,编成小报或出好板报交流,并模仿《春》写一篇“秋雨”、“秋风”等小散文。
第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发动优等生完成后去检查、督促、辅导帮扶的后进对象,实现作业过程中的生生互动。对于课后作业,我们常常采用集中补差的形式进行,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提示,帮助这部分学生能尽快顺利完成作业。
第三步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主要是《伴你学》)要因人而异,不能满足于收齐作业本,写上“阅”,或者打上“√” “×”,发下订正。我侧重两头,促进中间。对优秀学生作业好的写上类似“你很棒”、“很好”这样的字眼,也常常在班里展示,即经常多形式在班上甚至更大范围展览优秀作业,既让其余学生看到榜样示范,也使优秀学生产生更大的成功感、内驱力,促使优秀学生群体的作业日臻完美,对后进生重“改”,对部分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则经常采用面批,教师面对面的个性帮助使后进生得到“对症之药”,从而在作业批改中使后进生有较好的进步。这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分层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既可以按学习的方式不同分层,也可以按学习的基础不同分层;既可以按平时表现分层,也可以按具体学习任务调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