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让政治课堂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1-12-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淑琴
关注学生,让政治课堂更精彩
如何使新课程下的课堂更精彩,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探究的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在多年政治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兴趣,调整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常言道:清水煮菜无滋无味,此时若加上适量的调料,再掌握好火候,则会烹制出脍炙人口的佳肴。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角。如果一堂课学生不感兴趣,失去了学生的参与,肯定宣告失败。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作出快速反应,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他们更想要的是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因为一堂课学什么内容,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学会一种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注热点,情理感悟。
政治课堂教学要时刻注意和生活中的大事、热点相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同社会同思维,共命运。因此,作为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意识,平时多听广播、多看电视、多读报纸,善于及时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并注意将时政教学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关注现实,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三、营造氛围,鼓励创新。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求异是创新的核心。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素质与环境的函数。每个人都在环境和自我素质两大变量影响下,从事自己的社会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丢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应讲究课堂教学艺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去点燃这把希望之火。
四、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课堂上要想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习“快乐”起来,就必须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在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树立教学相长的教学观,使学生感到“心理自由”,必能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习热情。
五、贴近生活,变生为熟。
政治课程提供给学生的是对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侧重情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政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有目的地进行启发引导并及时了解反馈。对于一些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下子无法理解,更不可能去思维、创新,但如果教师能注意到将陌生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相联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展现出来,还可能发现一些问题。
六、以理服人,有效育人。
学校教育,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会做人,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育人的机会,更何况是思想品德课。但如何达到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教育呢?
“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课堂已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admin)
附件

    Copyright @ 2016 武进区芙蓉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柳三路50号 邮编:213118 电话:0519-86520295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2号